協會動態
聯系我們
無錫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電話:0510-82719983
傳真:0510-82757760
郵編:214101
地址:無錫市東亭友誼南路88號三樓(太湖大道南側)
電子郵箱:wuxi_taixie888@sina.cn
微信公眾號:

專題報道
紀念兩岸交流三十周年征文選—— 無錫陸生感受臺灣小確幸 |
發布者:無錫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發布時間:2017-12-4 14:18:43 點擊次數:5358 關閉 |
那還是2011年的夏末,18歲的我,帶著好奇,帶著稚氣,帶著各種情懷,獨自一人橫跨臺灣海峽,以“陸生”這一特殊身份,開始了漫長的大學生涯。告別大陸的山水踏上臺灣的土地,聞到的不僅僅是空氣中咸濕的海味,還有那島上濃濃的人情味,那每個人的小確幸。
在臺灣的4年求學中,我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德的教育隨處可見。小到繁體字編寫,古文式排版的書籍,大到各地以“忠孝”、“仁愛”命名的路名,處處體現著中華的傳統。當然,社會風貌的最直觀的體現還是看平凡的社會大眾,從小的公民教育讓臺灣涌現出一大批“慈濟”這樣的慈善機構,我的大學臺灣亞洲大學甚至將志工服務作為畢業門檻之一,每日清晨或傍晚,學校隨處可見“服學”小隊長帶領大一新生在全校各地進行志工服學勞動,雖然聘請“服學”小隊長的花費要高于普通保潔員,但學校仍重金投入,推進志工教育。日常生活中,公交車下車時向司機道謝的禮貌,捷運電梯上主動靠右的秩序,隨時伸手都可獲得幫助的信任,這些在臺灣人看來平凡不過的事,在我們這里看來早已“難能可貴”。
在大學里,許許多多的教授用自己品行和品格時時激勵著我們、感動著我們。我的指導教授在博士畢業時主動放棄公司提供百萬年薪的優厚條件,選擇做一位大學教師,還開玩笑地說自己選擇當教師是不缺錢,但作為學生的我們卻從他的為師之道中深深感悟到了他的價值觀,老師是把自己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探尋真理作為終身追求和信仰。最近學校重金建設附屬醫院,研究經費驟減,整個研究室捉襟見肘。指導教授為了自己的研究生能有更好的發展,自己出錢購買設備,建立了一流的量測實驗室。教授常說:“今天我推著你們走七、八百公尺,希望你們畢業后能走一公里、兩公里甚至更遠!”。
在臺灣,看到人們一個一個追求自己心中的小確幸,在實現自己那小小的幸福時又體現著整個社會濃濃的人情味。平凡生活里的人文、美德同樣是偉大的情懷,而我們離實現它還有一定距離。未來的路在何方,需要自己獨立思考。
作者:鄭 重
|
|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