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菁園地
聯系我們
無錫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電話:0510-82719983
傳真:0510-82757760
郵編:214101
地址:無錫市東亭友誼南路88號三樓(太湖大道南側)
電子郵箱:wuxi_taixie888@sina.cn
微信公眾號:

臺青創業故事
【無錫臺青的繽紛創業路】(二)——都市新農人李學文 |
發布者:無錫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發布時間:2017-6-4 11:35:57 點擊次數:6245 關閉 |
推薦人:李學文 屬性:糅合大陸與臺灣兩段生活經歷 敢想、敢做
李學文出生于安徽,11歲時根據依親政策去了臺灣,之后,在臺度過25年的學習、生活、服役生涯。2012年,當他在職業臺階徘徊,思考今后該如何發展時,接到了其大陸弟弟微博上的留言,問他是否愿意回大陸一起創業。這個提議激起李學文心中的波瀾,他對大陸蓬勃發展的現狀有所耳聞,也有所憧憬,但大陸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常常被身邊的朋友提起,大陸創業氛圍并不理想,這些矛盾讓他有些糾結。不過,早已加入臺灣籍的李學文始終牽掛著兒時記憶中的故鄉,最終他還是憑著這份思鄉情結下決心回大陸創業。
2012年12月29日,李學文正式踏上了回鄉之路,不過落腳地不是安徽,而是其弟弟工作的城市——無錫。初到無錫的李學文在一位臺商大哥的帶領下參觀了錫山農博園,在瀏覽過程中,他腦中涌現出兒時父母戴著草帽在田里勞作、自己在一旁幫忙的場景,如今想再回到田地卻已不易,這一務農情結觸發了他的創業靈感。在臺灣時,李學文參加過慈濟功德會、大愛關懷協會等機構組織的活動,學習和了解了一些循環經濟、自然保護方面的知識;也曾聽過城市農業的概念,到訪和接觸過樓頂花園案例,但受土地等因素制約,臺灣并沒有形成很大的市場,F在,面對大陸廣袤的土地、密集的人口、快速發展的城市經濟、優惠的現代農業扶持政策,他覺得機會來了,可以“孵化”自己的屋頂農業項目。
2013年9月17日,江蘇藝萌城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無錫惠山區注冊成立,主營項目即為包括公共、商用和民宅在內的各類城市空間提供種植服務整體解決方案。由于這是一個新的領域,李學文帶著他的團隊就在“黑暗中不停摸索”,尋求理論及技術支持。他們向上海同濟大學的團隊請教園林設計、向上海交大專家請教物聯網技術、向蘭州大學請教屋頂草坪技術;他們還與江蘇省內知名的三所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讓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為了向客戶群更好地展示和推廣“城市農業”這個新概念,他們在自己公司的屋頂先建立了示范基地,并推出了自行研發的載具、工具、基質土、滴灌、種苗、物聯網技術等六大元素組成的整體技術服務和施工方案。
隨著自身軟實力的增強、示范項目的擴散效應以及市場接受度的提高,他們的客戶從無錫擴展到南京、上海、杭州、常州等多個城市,先后承接完成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紅星美凱龍、無錫機關幼兒園等公共場所的大項目。短短幾年,公司已略有營利,并于2015年獲得了江蘇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證書。
隨著與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學校類客戶的接觸,李學文發現當下兒童教育注重書本知識,很少有機會親近自然;即使有時間,孩子們也大都花在手機、平板電腦上面,“五谷不分”“蔥韭亂認”已不是什么嘲諷,而是普遍現象。這讓李學文意識到兒童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也讓他再次找到了發展商機。2017年2月,李學文又注冊成立江蘇眾慧眾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并承租下500畝土地,計劃開發以農業科普和自然體驗為主的生態園區,向孩子們推出農耕文化知識、現場植物辨識、開心農場等系列內容!笆呖А薄允卟藶橹髁系目Х,這是李學文結合都市與農業而獨創的一個產品,屆時也將在該園開館。
為了讓自己都市農人夢的內涵更豐富,李學文還特地注冊了“漫田儂語”商標,他期望在未來的五年內,結合藝萌與眾慧的發展,打造一個集農創、文創、休閑、旅游等于一身的城市田園綜合體。 問起創業心得體會,李學文是這么說的:臺青們應該多向先進和前輩們取經,努力融入當地,在得到收獲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回饋社會。 讓我們!奥飪z語”開創出屬于自己的天地,也祝李學文的都市農人路越走越寬廣!
公司簡介:江蘇眾慧眾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地址:無錫市惠山經濟開發區北惠路好事蓮蓮生態園 |
|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