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青菁園地
聯系我們
無錫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電話:0510-82719983
傳真:0510-82757760
郵編:214101
地址:無錫市東亭友誼南路88號三樓(太湖大道南側)
電子郵箱:wuxi_taixie888@sina.cn
微信公眾號:

臺青創業故事
邂逅身邊的臺灣——接班父輩、扎根無錫,別人家的孩子怎么如此優秀 |
發布者:無錫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發布時間:2019-12-23 16:33:54 點擊次數:5877 關閉 |
32年前
無錫迎來了第一家臺商投資企業
時光荏苒
他們中不少人已面臨退休
他們的事業由下一代接班
這些“接力”父輩的新臺商
他們的生意和生活怎么樣了呢?
1周仕鵬
無錫漢利建筑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
“臺二代”接過生意,準備超越父輩
“我要接得下,更要做得下去!”目前,在臺灣生在臺灣長的周仕鵬已來到無錫接過了家族生意,擔任無錫漢利建筑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仕鵬從臺灣大學畢業后來到無錫接班,從零起步,在自家的工廠從基層開始做起,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 周仕鵬坦言,與上一代企業家在經營的方式、手段上有所不同,但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來做企業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歲月催人老,當年風華正茂、年富力強,先行進入大陸打拼的臺商,很多進入暮年。 如今,像周仕鵬這樣的“臺二代”正在逐步走上共同發展兩岸經濟的舞臺,逐漸成為“兩岸一家親”的生力軍。 對此,無錫市臺辦主任相江表示,“臺二代”正在成為在錫臺商中的生力軍,希望這些臺灣青年企業家真正融入地方發展,抓住機遇,繼承傳統,超越父輩。
2謝銘璟
新麥機械有限公司管理部副總經理
學財務的“宅男”,矢志守業有成
又到周末了,新麥機械有限公司管理部副總經理謝銘璟照例要搭乘無錫至臺北的飛機,回到臺北家里陪伴妻子和兩個上高中的兒女。這是三年前他來無錫接手父親公司時和妻子的約定,每周五天在無錫工作,雙休日一定要回臺北陪伴家人。一晃三年,沒有變化。他笑著對記者說,我是個“宅男”,不會出去應酬。 時光倒流,當謝銘璟還是個臺灣高中生的時候,他的父親謝順和便來到了大陸,來到了無錫,和幾位同鄉一起在江南無錫錫山投資開辦了新麥機械公司,專業生產面包烘焙設備。 謝銘璟并不太清楚父親的事業,只知道他常年在錫臺之間奔波,很辛苦但很有勁也很開心。謝銘璟期間來無錫游玩過,但只是觀光客,覺得江南很美。直到他從美國讀完研究生,準備美國找工作時,一位朋友對他說“你有電梯搭為什么還要走樓梯呢?”這句話提醒了他,讓他重新審視起父輩的產業。 于是,他再次來到了無錫,進入新麥公司。嚯,原先“并不了解自家的公司有多大”,現在一看,不得了。1995年投資30萬美元成立的新麥公司到2012年,光是在大陸市場銷售收入就達7億元人民幣,全球市場營業額達8億元人民幣,產品遠銷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新麥在臺灣上市;2008年收購了美國西雅圖的LBC公司,直接生產設備銷售給美國的超市、面包店。 從小小的工廠孵化出一個大大的企業,父輩們獨到的眼光、艱苦創業精神讓謝銘璟深感欽佩。而得以讓新麥公司茁壯成長的這塊土地更讓謝銘璟倍感神奇。 他說,聽父輩們說起當年來錫山投資時就受到了當地的支持,里面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謝銘璟進入新麥公司后更加感慨公司能夠迅猛發展是得益于大陸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皠傞_始時,有些地區的消費者連面包和蛋糕都分不清,而今烘培店開遍全城,大陸市場在快速成長,我們的機器當然就有了很大的市場空間了”。 在當年聯手來錫創辦新麥公司的4位臺商中,謝銘璟是唯一肯來接班的“臺二代”。他說,就像一艘船必須要有船長,父輩們打拼出來的事業是需要有人發揚光大。他更加注重“傳承”,企業要繼續走下去,1000多名員工維系著1000多個家庭,做企業也是社會責任。 的確,翻開新麥公司的檔案,除了閃亮的業績外,捐資助學、扶老助貧等公益活動同樣令人感受到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 除了傳承,謝銘璟覺得自己與父輩們不同的是做企業的理念會有所變化,“或許是學的東西不同,學機械出身的父親更偏重于技術。而我是學財務的,更注重企業的現代化管理。父親在錫創業是靠著敢打敢拚敢闖的精神,帶來了企業的騰飛。而我們得走得很穩,一步一步扎實發展,讓企業有序健康發展! 接過父輩的旗幟,謝銘璟剛剛履新了無錫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青年委員會(簡稱無錫臺青會)會長的職務。這意味著他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致力于公益方面。 對此,他表示,將把自己做企業的服務精神發揮到為來錫臺灣青年的服務中去,做好平臺,讓更多的臺灣青年來無錫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3盧英杰
在父親的星帝皮件公司基礎上,創辦“函夏工作室”
成長在大陸、上過央視的網紅
一提到盧英杰,無錫市臺辦工作人員就說,他可是網絡紅人,他的事跡上過中央電視臺!見得真容,普普通通的南方青年,發言的口音里有閩南腔,基本可以同視為福建青年。1987年出生在臺中的盧英杰小學三年級就來無錫公辦小學學習,一路初中、高中,直到考入武漢大學。無論是成長環境還是教育背景,與普通大陸青年無二。 剛剛過去的“雙11”購物節上,盧英杰的“函夏”網店又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他開心地說,今年銷售可以達到1000萬元了。 1993年,35歲的臺灣青年盧茂宗漂洋過海來到陌生的城市無錫創立了星帝皮件公司,胼手胝足創出一番事業來。像所有立住了腳跟的創業者一樣,他把妻兒老少也從臺灣帶到了無錫。盧英杰跟隨家庭的遷徙,來到了江南,與無錫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年一年世界變化,小小少年慢慢長大。按照子承父業的傳統,盧英杰得接盤父親的產業了。但他不這么想!按ば袠I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幾年大陸產業升級,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同時,大陸消費市場高速增長,對優質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北R英杰稱,基于這樣的現狀,他在2014年大學畢業后回到無錫,創辦了“函夏工作室”,主要銷售手工皮具、帆布包。此舉是希望能在父親原有事業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突破,將父親奮斗了大半輩子的心血發揚光大。 與父輩埋頭苦干做代工不一樣的是,盧英杰結合當下大陸消費市場的特點,把時尚與個性“灌”入自己設計的作品中,開辟了與父輩完全不一樣的創業之路!按箨懓l展越來越好,人們的需求也開始多元化。多元化的需求正在‘呼喚’個性化的服務,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彼麕е9個人的團隊開創的“函夏工作室”,從設計開發、平面美工到制作成品,完全采用個性化制作,網絡點對點銷售。慢慢地從一個訂單沒有,直到現在做成了淘寶金牌企業。 盧英杰認為,從勞動密集型企業轉變成為個性化定制企業,是順應時代、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之舉。技術在更新,銷售方式在變化,但精誠服務的態度是一脈相承的。盧英杰給下單的每位顧客寄送時都要附上一張手寫的感謝卡片,他說“這代表一種心意,也是一種感謝的態度”。 盧家的根在無錫深深扎下來,每每談起,盧英杰總會自豪地稱自己是“無錫臺灣人”,這位臺灣青年對無錫有著深厚的感情,這里有他的家人、同學、師長,更有他創業興業的富饒土壤。 臺商在無錫30年+,現有臺企810多家 錫臺交流交往超過30年,來錫投資創業的臺商眾多。截至今年9月,無錫市累計批準臺資項目2380個,存量臺資企業810多家,2018年,錫臺貿易額突破50億美元,在錫臺企有4家入列無錫納稅百強、18家入列無錫進出口百強名單。無錫市被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評為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產業發展極力推薦城市,成為眾多臺商投資興業的優選之地。 —————————————— 來源:江南晚報 |
|
- 友情鏈接